生姜滞销,四面楚歌。当众多姜农请求媒体呼吁、微信求救时,大田县姜农们却高枕无忧,安全过冬。其间秘密究竟何在? 因山东等地发生毒生姜事件,去年初,南方生姜脱销,市场收购价一度高达每公斤37元,生姜生金,有的姜农一夜暴富,为此吸引广大农户大面积种植生姜,立冬到来,出现“生姜丰收、市场滞销”现象。 在大田县前坪、湖美、梅山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生姜传统,农家酒席上必备的一大碗调和着砂糖、酸醋的自制生姜丝,作为绝佳的调味品。当地农人自古以来自家都备有一个纵深数米的大土洞,用于窖藏地瓜、木薯、生姜等过冬农产品,保鲜期可达半年以上。自然,这土洞成为入冬以来“疯狂的姜”的“避风港”,顶住了市场大波动的压力。 前坪乡郭井村张青纯夫妇去年种植生姜交上大运,收入58万元,到城里买了房,尝到甜头,继续种植丰收1万公斤,尽管遇到价格寒冬,却丝毫不着急:“姜是老的辣,储藏在土洞里,等待利好!” 谢洋乡珍山村生姜种植户林起根抓住市场滑坡时机,不但不愁自家的姜卖不出去,还忙着收购别人的生姜,借来邻居家的土洞窖藏。他说,这是免费的自然空调,利用起来,博一把这“疯狂的姜”。 大田县金绿生姜专业合作社已成立6年,现有社员125名,3年前合作社与大田县福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手实施建立省级生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合作社+公司”模式牢牢掌控了市场。立冬以来,全体社员倾巢出动,跑遍大田18个乡镇,以高出市场价一倍价格收购本地生姜。 福井农业开发公司深化探索生姜沙壤土分层窖藏传统技术,保质期可达1年,现窖藏收购来的45万公斤的生姜蓄势待发。公司还进行产品深加工,生产出来的半公斤罐装小川村牌富硒生姜粉以85元高价远销新疆等地。 生姜遭遇冷冬,大田姜农们依然火热不减,与姜共舞。金绿生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荣福自信满满地说:“市场是主导,但我们可以调控把握,市场是上帝,我们是皇帝,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