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园隐者 于 2016-2-22 10:18 编辑
三凤朝天引飞凤 飞凤殿传文笔风
——飞凤殿传奇 文:王奕盛 西园隐者 图:王上成
飞凤殿,又名飞凤亭,民间习惯称为仙妈亭或仙亭,位于文笔峰半山腰。文笔峰是东西坑四座最神秘的山峰之一。四所山峰分别是有古居遗址的北洋崎,有邓茂七练兵古寨遗址的天子盾,有仙人走棋喝酒传说的五亭酒,以及具有“三凤朝天”的文笔峰。
文笔峰固有“一侧看一峰为文笔,一侧看三峰为笔架,从文”之说。文笔峰海拔1250米,左依五亭酒,右邻北洋崎,前瞰西园,后靠斗峰。文笔峰有三个顶峰,站在西园村向北仰望文笔峰,只能看到一个峰头,峰如毛笔尖,为一峰独秀,整个山型如同一文人端坐太师椅。如果从五亭酒和北洋崎顶峰平视文笔峰,可以看到文笔峰由三座顶峰相连,形似笔架,为“三凤朝天”。神奇的文笔峰也引来了三位仙姑修身于此。
飞凤殿处在文笔峰的半腰飞峰上,这飞峰是险峻的文笔峰在半腰横伸出的一块平地,形如凤凰展翅。仙亭的位置就同坐在文笔峰坐姿的左大腿上;亭的两边皆为山壑,右边是一条幽静的小山涧,一鞠清泉长流不止,几节小瀑的落水声长年不歇,如遇雨水充沛时节,飞溅的瀑布声响如万马奔腾,加上高山雨雾,宛若仙境;她的左边是一壁陡峭的悬崖,顺着险峻的小路,斜跨悬崖往里走是仙亭坑,仙亭坑内充满着古朴的神秘——深山老林、古居遗址、幽涧清泉、绿石老藤、飞瀑惊兽。
飞凤殿与文笔峰仿佛是一场神奇的邂逅:文笔峰的“三凤朝天”与三位仙姑是自然与传奇的邂逅;文笔峰的从文之说与仙妈亭的求学祈福是民间对美好追求的邂逅。
三仙飞炉记 飞凤殿供奉的是马、杜、纪三位仙姑。相传,此处原是一座坟墓,一天,有马、杜、纪三位仙姑飞经文笔峰时,看中此仙境,便化身仙炉落在坟墓的酒椗上,墓主见到,将仙炉抱到村里供奉,可是仙炉却自己飞回到坟墓的酒椗上,三次抱炉,三次飞炉,村民感到很奇怪。仙姑托梦给村民,想长修于此,保一方平安,村民更是惊奇,于是在墓地上求签跋贝(打卦),得知仙姑看中此境。村民们便与墓主商量,在墓址上兴建飞凤亭,在仙亭的左边安奉墓主神主,后人将这段故事称作三仙飞炉记。
旧时书院 旧时在仙亭的左边建有一所书院,村里富人聘请私塾在此授课。当时此处书声琅琅、香火萦绕。目前书院已经损毁,现实也不需要在此地重建书院,但村民却在原址新建了一座庭院,里面供奉着文曲星君(中)、弥勒佛(左)和观音菩萨(右)三尊仙佛,也算是对书院的另类传承。
飞凤殿的传说 在明朝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下江南时,在西坑洋头路过,远远看见人迹罕至的文笔峰半山腰有三个美女在晒衣杆(晾衣服),仿佛在向他招呼,很是惊奇,于是沿着山路上前探访,而在他的身后隐隐约约跟着三个妇女拿着雨伞紧紧跟随。正当正德皇帝走了一弯又一弯,倍感辛苦的时候,忽然,尾随的三位妇女不见影踪,而前方赫然出现一座仙亭,里面供奉着三位仙姑。正德皇帝认为这是仙姑显圣,于是敕封此亭为飞凤殿。故有圣旨皇帝万岁万万岁!这就是仙妈亭虽是小仙亭而名飞凤殿的缘由。
托梦中榜 文笔峰文风盛笔墨香,飞凤殿仙姑灵香火旺。从前,湖源有个名叫“尤”的书生两次科考不中,于是慕名到飞凤殿求仙姑庇佑。书生从湖源走路到仙妈亭,脚乏身困,在殿中依墙睡着。梦中似有一条狗从身边闪过,书生惊醒,于是问起仙筶改名为“犹”。书生上京赶考,果真一举成名,后来制一副金字木板联答谢三仙姑。
传统活动 为了答谢马、杜、纪三仙姑对东西坑的庇佑,村民们每年都开展着民间祭祀活动。 正月十五迎龙游仙妈活动。元宵节那天,东西坑王姓扛龙头的户主大清早就将三仙姑迎接到祖祠中,举行一系列的祭拜活动。到了晚上,村民们抬着三仙姑开始游街,从丰庄的洋头一路到王氏宗祠。所到之处,彩旗飞舞、响铳开道、打狮探路、锣鼓喧天、长龙腾舞,仙姑沿路受到百姓的膜拜与香供。东西坑王姓元宵迎龙,龙称为蚯蚓龙,最大的特点就是龙头以大花灯为记,龙尾则是挂一个小花灯,无传统意义上的龙头龙尾。迎龙也特别突出蚯蚓的特点,龙可进可退,可伸可缩。龙节由一块长1.8米、宽30厘米、厚1寸的木板与三个鸭灯笼组成,这种造型突出了蚯蚓龙的玩性与灵活性,并且不易损坏。丰庄的罗姓迎龙时间在正月十三,龙的形象比王姓迎的龙更像传说中的龙,有典型的龙头、龙身和龙尾。罗姓和王姓的龙长都在300节到500节之间,旧时约定每家每户必须出一节龙,所以龙长一般跟户成正比的。这里迎龙祈求的是平安、丰收、多丁。(备注:马、杜、纪三仙姑为东西坑人共同奉供)
六月初一除路草活动。据说最早除路草的那户人家能添丁生子。所以东西坑的村民六月初一早早就上仙妈亭放鞭炮除路草,甚至有的村民昨天晚上就到仙妈亭等候吉时的到来。 六月十四仙妈亭庙会。这一天仙妈亭最是热闹,有睡梦、求子、求签、游山等一系列活动。每年有不少慕名而来的信众于前天晚上就到仙妈亭,他们席地而睡,只求仙姑托一梦。
广铺路、可得子 据传,村中有一富人,老来无子,很是焦急,于是来求仙姑保佑。老人家在仙亭中小睡,仙姑托梦给他——广铺路、可得子!于是富人散家财,带领村民铺村路,并且从文笔峰山脚修了一条石阶路到仙妈亭。听说这条石阶路共有33道弯,333个台阶,奇怪的是,很多人去细数,却没有一个人能数清。由于穷人无法像富人那样散财铺路,却也谨记仙姑的教导,传下了一个传统——一年安排两次固定时间除路草:六月初一为仙妈亭道路除路草,七月十六为村道除路草。
仙人脚印 古时,西华人有次来飞凤殿取火保平安,看见仙姑比西华马头亭仙姑更美艳,于是偷偷派人调换。这事后来暴露,村民要到县里诉讼官司,仙姑托梦给村里的老人:身在马头亭,显在飞凤殿。叫村民不要去打官司,可到五里亭看一石头就明白。于是村民来到五里亭,看到路边山涧有一石头,石头上有两个女人脚印,一进一出,进去东西坑的脚印清晰明显,出去东西坑的脚印轻浅模糊。村民们看了,明白仙姑的意思,于是官司不打了。
(转自公众号微东西坑dongxikeng) |